重症醫療崩壞,還無感嗎?

重症醫療崩壞,還無感嗎?

新聞:重症醫療缺新血 僅38人報考


【照顧一位重症病人,醫師時薪=1杯中杯美式咖啡】
各位知道嗎「真正」在照顧「最危急」的病人、日夜和死神在拔河、人稱「鬼門關前的守門員」的「重症醫師」,時薪多少嗎?

根據健保的ICU(加護病房)診察費是每床897元。
這還是醫學中心的給付,地區和區域醫院的更低,而且點值還沒打折、也還沒被核刪喔!
大家都知道ICU24小時都有醫師值班的。
換算起來是時薪37
剛好夠去超商買一杯中杯美式咖啡!還可以找兩元~
官員一定會回應,沒有這麼少!
好啦~應該是370(因為照顧10床,不過也要天天滿床、不會被核刪、點值沒有被打折才有)

健保署回應,目前加護病房給付若包含診察費、病房費、開藥等處置,加總1天已近1.6萬元。
現在在談人力支付,怎麼把病房費、藥費也加進來灌水呢?要不要干脆也把檢驗費、檢查費、手術費也算進來,然後再來個「加總平均」好了?

這樣的給付,怎麼夠付醫師薪水呢?
是的,不足的部分,當然是由醫院額外補貼!
值班費,也是醫院另行支付的,健保並沒有給付需要24小時值班的重症醫師的值班費。
所以重症一直是醫院的賠錢單位(至少都要倒貼2~3成),經常會被醫院其他單位拿出來檢討,不堪虧損的醫院,只好關床,也是時有所聞。
這也是許多年輕醫師,不願投入、瀕臨滅絕的重症醫療的原因!

內科醫師不願投入重症!
衛福部說,內科在201213年時,吸收新血原僅6成左右,但2014年與去年都已超過8成;由於胸腔暨重症醫學屬次專科,新進醫師都要先經過內科至少4年訓練,所以今年僅38人報考,可能是前幾年整個內科人力都不足所致,明年起應可改善。

衛福部的意思是:胸腔暨重症專科的人數下降是因為受內科總招收人數影響。
這只是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內科醫師越來越不願意投入重症了!
當內科招收比率已經從60%上升到80%時,胸腔重症不僅僅人數持續下降,其占內科的比率也還是下滑(從到31.7%到14%)啊!也就是說,原來有約3成的內科醫師會選擇胸腔暨重症,現在只有剩下14%願意投入胸腔暨重症。

救救鬼門關前的守門員!
重症醫療斷層危機:

救救鬼門關前的守門員!

重症醫療斷層危機
美女醫師拿掉的孩子是誰的?
名醫如何把妹?他到底有幾顆星星?
這些跟事,真的跟你有關係嗎?
為什麼需要關心這些新聞?


其實,你應該關心的是:重症醫療斷層危機!
有一天,你我或者我們心愛的家人,
就會需要用到重症醫療!
那一天,如果沒有人再願意投入重症醫療時 ….

【搶救重症醫療崩壞】
這不是大家一般所說「內外婦兒急」的那個「五大重症科」!
而是「真正」在照顧最危急病人、和死神在拔河的「重症醫師」!

急診崩壞,大家早已在關注!
產科醫師缺乏,也時有所聞!

但是,真正的「重症醫師」卻長期被忽略,
只有在重大災難時(SARS、流感、登革熱、塵爆、地震、火災...)才偶爾被提起。

重症醫師-- 鬼門關前的把關者」,
現在也發出求救訊號了

被遺忘的重症醫療
今年胸腔暨重症次專科報考人數創下歷史新低的38人!
目前申請訓練的醫師也只有26人!
也就是明天報考的人數會更低!!!!
這對我們這些資深胸腔科醫師來說,
簡直是「怵目驚心」!
看看歷年的報考人數統計,由民國90年起每年報考60人以上,最高峰是102人,近三年曲線急速下墜,今年一舉跌破40人,政府若仍舊撒手不管,不到幾年真的會出現「重症醫療崩壞」,老驥凋零,而新人幾希。


胸腔醫學會余忠仁理事說:「數字代表的意義是,選擇進入胸腔暨重症領域的新進醫師急速減少,而新血的減少,直接衝擊的是加護病房照護品質,沒有足夠的專業醫師,重症病人怎麼辦?

他說:「在我還是年輕醫師的時代,重症醫療是新興的領域, 吸引許多醫師加入,因為把人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回到生活與工作崗位,是醫師最大的成就感;不料,隨著時間的演變,雖說在加護病房工作的醫師壓力大責任重是理所當然,但醫療糾紛大增,卻造成新血怯步,不願意投入。」

重症醫療是醫院的核心能力,是醫院所有醫療的後盾,專門收治狀況最不好的病人,理論上醫院應該備好充沛的物資與人力,讓加護病房醫師無後顧之憂的和死神打仗。但現況卻是,加護病房宛如各大醫院的「領帶夾」。各大醫院喜歡對外說「我有好的重症醫療照護」,但加護病房卻是被冷落的單位,只有在重大事件發生時才會想到,不論是新儀器設備的採購、人員專業的培養,都不在醫院的優先考量之中。

余理事長進一步表示:「目前由醫策會所執行,用以判定各醫院急救能力的急救責任醫院分級評定導入至今,並未納入足夠的重症相關醫師參與評定過程,顯示主管機關對於重症醫療的不了解與漠視。以上種種,導致目前從事重症照護的主治醫師普遍覺得專業停滯,後繼無人,難以延續。」

「依據健保署統計,全國加護病房有七千多床,但一旦出現重大疫情或大量傷患時,又一床難求,因為有足夠能力處理所有重症,並真正有效運作的加護病房床不及七千床的三分之一。而這些床位每床都虧損兩到三成,因為要達到高品質的重症醫療的成本高昂,遠高於收入。回顧健保伊始,保障危重症病人接受應有的醫療照護是主要的目的,因此加護病房主要收入均來自健保給付,而健保對重症的給付偏低。如今政府不鼓勵醫院治療輕症或有其道理,但長期不支持甚至漠視重症醫療,這是很不應該的。」

目前,健保對於ICU的給付一天加起來只有8026元(包含病房費、醫師診察費和三班的護理費),大約只有星加坡的1/3,更是只有香港的1/10!




余忠仁理事長最後感嘆的說:「看到這樣的困境持續擴大,我非常憂心台灣的醫療即將崩壞,因此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不得不出來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引進資源給重症醫療,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醫院的最後一道防線。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相關新聞報導:



一個護病比,各自「表」述

一個護病比,各自「表」述


衛福部今天公告「104各醫院全日平均護病比
在其臉書專頁的留言非常有趣:
有近一半的留言都是寫:「假的!」
我們先姑且不討論「真假的問題」!


這個公告表,有「特定」的排序──依符合健保加成給付11%的月份排序,也就是有多少個月份符合健保規定可以領加成11%的加成(小於1:8護病比的月份數)。

然後,各家媒體就紛紛以這份排名,評論各醫院的護病比「優劣」!
這份排序,能否反應各醫院的護病比優劣(或者更精確的說,護理人力)呢?這個關係到各家醫院計算護理人力的方式,這裡也暫且不談。

現在,只就這個排序表,再呈現幾個欄位,讓各會看看,媒體以這個排序表稱為「護病比的排名」,合不合理?



未符合評鑑規定的1:9
這是最重要的,若護病比超過1:9實際上在評鑑上是未達標的,這個比較嚴重。可以看出來,有兩家醫院不符規定,有一家的排序還排比較前面呢!

獲得健保額外獎勵的「總和」
其次是,護病比即使未達1:8以下,其實只是沒有領到11%的加成獎勵而已,並不是比較劣啊!很多都還領到10%1:8~8.4, 9%1:8.5~8.9)的額外獎勵啊!這是要比衛福部設定的目標「更好」,才能領到獎金的啊!所以,我們姑且稱領到11%的叫「超級優」,領10%的要「特優」,領9%的叫「」。
現在,媒體要把一整年12個月,每個月都領到「特優」或「優」的醫院,只是獎金領得比「超級優」的醫院少,稱為「最血汗」,這樣合理嗎?
今天除非是衛福部更改遊戲規刖,則定1:8以下,才是「符合」,那麼,這些現在領「特優」或「優」的醫院,才能稱為「劣」吧?


如果把每個月領到的「趴數」加總(只能粗略的加總,因為每個月的1%是不算金額的),就會發現,有三家醫院領到的總獎勵是比其他醫院明顯少許多的,但是,有兩家,卻在這個排序表中,比其他領得比較多的醫院,排得更前面,這個,是不是很有趣呢?(若以學期總成績各科加權的概念來看,就比較容易理解)

年度平均和標準差的問題,下回再談~ 

考上醫學系的新聞

【考上醫學系的新聞】

又到了放榜的日子,總是有千篇一律的勵志故事出現,許多過來人(學長姐)紛紛轉貼評論:踏進來了,你就知道和你想的有沒有落差?



其實,想一想,這樣的新聞,可能的情況有三:
1. 高中生只是照標準答案回答,符合社會的期待而已。
2. 記者為了點閱率,照自己的公式在寫而已(那些沒什麼話題性的,自然不會被刊登)。個人就把這個公式,稍為歸納一下,搏君一笑,請勿對號入座,傷了身子喔~
3. 確實是高中生的本意,那麼,可能是那毎年紀的想法,在經過了7年醫學生、5年的住院醫師洗禮之後,或許想法就會改變。只是,在網路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說過這樣的話,每一年都會被拿出來檢視一遍,所以,在接受採訪時講話要謹慎,這也算是踏入社會的第一課吧?

為何要唸醫學系,其實,未來會不會出現這些比較有創新的答案呢?
1. 受醫勞盟影響,要終結醫療血汗,爭取納入勞基法
2. 帶領大家一起來罷工,維護醫生的勞動權益
3. 發動醫療改革,讓XX倒

這些新聞,看了笑笑就好!
若有人因而受到鼓勵,也是好事!
只是,受訪者,若要做負面的醫療批評前,還是三思!

畢竟,這新聞刊出之後,你每一年都有可能會被拿出來檢視!

病安課程?不,是安全意識與團隊 

病安課程?不,是安全意識與團隊 
── 陳志金主任PGY病安整合課程課後心得

病人安全的課,總是睡覺、滑手機、唸國考的好時機嗎?
病安的課,總是教條式的教法嗎?
我這次嘗試「你就是Boss,你會怎麼做?」的「易位思考」方式,讓PGY學員面對病人安全事件時,自己討論出解決方法,結果,有趣的是:當他們討論出來的SOP或規範,竟然是他們平日都會想要去省略或逃避的步驟時,他們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呢?來看看PGY學員許鈺敏醫師的課後心得!
個人覺得,這心得是繼Albert Yang的心得之後,最強大的!
根本就是我肚子裡的迴蟲!

這個舉手是問另一個問題,並不是病安課程很有趣
by 許鈺敏醫師(Yumin Syu)

── 來,上過病安課程覺得很有趣的請舉手!
然後是一陣尷尬的沉默──
這是開場的場景。 說實在話,對於行程表上病安課程的預期,本就是病人安全要做到以下幾項,如果什麼情境底下要如何如何,我們有如何如何的機制請大家配合。
一言以蔽之,對馬上要國考的人來說,是個讀參考書的好時機(喂~
可是陳主任充滿活力與熱情地登場後,就開始分組,開始活動,開始選組長,完全打亂了大家本來的算盤,而後開始考察大家的安全意識。

如果要找人來擔任促進病安的工作人員,地上有一灘水,你會選擇哪個處理方法的人? 先把自己放在主管思維,去看你覺得怎麼樣的人、怎麼樣的特質才是適合做病安的,而願意花時間特別去處理它,而不是自己繞過就好的人,是大多數人覺得最好的人選。 後續更用很淺白且貼近生活的方式,來分辨,「你、到底是不是個有安全意識的人?」
至於怎麼分辨,請關注陳主任後續開課──

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涉及你的安全意識,要不要戴安全帽、要不要闖紅燈、要不要繫安全帶,這些都是可能有部分不方便的事,可是到底有什麼意義? 想到先前在書上讀過,人類是為了意義而生的動物,工作有意義、則工作充滿自我價值,當這些交通規則淪為規則時,大家就開始左右張望有沒有警察,會不會被罰,而忽略了當年戴安全帽,是因為一盒豆腐沒有包覆就直接摔地上會稀巴爛,能用保麗龍盒裝著傷情會減輕許多。 台南說實在話,違反交通規則的人大概多到、有時候讓人覺得遵守交通規則的自己真是笨蛋……
尤其逆向行駛、亂停車,更遑論深夜遇到不開大燈又逆向行駛後面還掛著一個放有橫向大書櫃的拖車的機車,簡直覺得那位阿姨根本隨機殺人。
──這些都是沒有理解意義底下,一味規避罰則的後果。

就像醫療當中的三對五讀,那些處置之後的清單,那些開藥送出之前的一大堆視窗,可以方便地繞開,再多的check list也敵不過預先蓋章或事後補簽這些方便行事,可這些事情原本的意義呢?
很有名的起司理論就出現了,當每一個確認的關卡,都方便行事或是有疏漏時,錯誤得以通過一個個起司上的洞,對病人造成傷害,比如中華民國的飛彈可以由一個中士輕易發射。

而這些看得到造成傷害的,只是冰山中的一角,因為有太多錯誤在中間的關卡被攔下,可這些錯誤終究有發生,只是等待適當的時機,穿過起司。
很多時候觀念對了,後續的事未必要教就對了。
於是進入大量的案例討論,從病人注射後急性過敏休克插管、輸血錯誤、CVC guidewire沒拔等等案例,一路到藥物過量病人CPR。 敘述了背景的狀況,分組讓大家討論,這是什麼狀況,有哪些關卡可以改善,你會怎麼做?
分組討論解決方法

大家在研究什麼呢?

我們也相當努力去提出一點一點我們認為可以攔截的地方。
我覺得此處的換位思考相當有啟發性,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說,讓誰誰誰去做什麼確認,讓誰誰誰多問兩句,讓系統有怎麼怎麼樣的攔截機制。 我們想了諸多辦法,自以為這樣是很好的辦法,在脫口的那一刻,我們才發現:

「阿靠北,這不就是我覺得煩死人的那個系統嗎?」
「阿靠北,那個討人厭的確認單還要簽名不就是這東西嗎?」
「阿靠北,這不就是練習的時候一直被反覆抽驗一定要做到的動作嗎?」

在主任反問的那一刻,我們才想到對啊第一線人員也未必願意去做,因為又增加了負荷量。 在這一刻我們才終於領悟那些病安教條的意義,以及原來我們自己也不會想出比這更好的方法,現在在做的這些不正是我們自己會想出來的方法嗎?

──然後我發現自己已經被說服了,甚至開始珍惜那些原本以為很累贅的提醒與機制,而課程進行才不到一半!


而團隊的溝通更加重要,說得不好,那叫增加臨床負擔,可當確實指出為何要這樣做,賦予一切意義時,第一線接觸病人的人才能夠理解,這不只是救醫生救病人、也救了自己,要是今天病人就在自己手上倒下,在自己手上去世,即使法律上沒有追究到第一線人員的責任,可內心的譴責與震撼,是一輩子的事;而當這樣的認知建立起來之後,不只是會去照著做,更會盡自己所能去預防更多錯誤,去加碼執行,這樣才有達到原先預期的效果。

陳主任說服他人的熱情與方法,實在令人佩服。



病安當中很常見的問題也包含工時、以及團隊溝通。
有健康、清醒的醫療人員,才有良好的病安;很多人討論工時都專注在訓練不足啊、人很累啊,諸如此類的討論之中,可工時限制最先出現的緣由,不就是病人受到傷害,發現醫護人員過勞才是導致傷害的系統性問題嗎? 其實我一直對奇美很能夠體諒與珍惜醫療人員,設立很多制度、包含大夜班,非常感激,所以才想留在這裡。

醫療本身具有不確定性,而各個判斷的主體都是人,人在判斷、人在接受,當今天這些人都過勞、忙碌到意識不清楚影響表現時,如何能夠最好的保障病人的安全、做出最好的處置? 從這個觀點來看,無論是強迫值班都不睡覺、一直持續上班以受到更好的訓練,其實都是拿病人安全做代價在換取自己要的東西,或自己的進步或成本的降低,可那都不是最好的主張。
在此不禁想到,那無數個半夜被叫醒,覺得自己根本急性譫妄搞不清楚狀況的夜晚,無數個開錯藥被call回去改單的夜晚……

大夜班(Night Float)真的是個好制度(痛哭流涕)
而團隊溝通,也是直接關係到病人的安全。
什麼藥、什麼劑量、現在做什麼,這都是可能出錯、或對方沒聽到的事,而這些都需要再三確認,甚至當對方給出了敷衍的答案時,應該持續堅持,直到得到合理的答案,這才叫有效溝通。而後主任做了一件讓人很崩潰的事情──請大家一面用正確速率CPR一面看影片,看完來回答問題。
邊CPR還要邊觀察什麼呢?

最後的錯誤率之高,疏漏率之高,又忙又累的情況下,專注於一件事情,就會忽漏掉除了那之外的全部事情,所以當對方在繁忙時,根本聽不到、也不記得你曾經跟他講過什麼,只有反覆確認對方有聽到,才算是溝通到了。 而藉由許多影片,我們也體悟到,聽到了、不代表理解了,很可能有誤解,比如epinephrine講了沒人抽、抽了沒人打、抽好給人家,結果人家沒聽到你要0.3mg,整支推完了,你也完了……

清楚、明確、再三確認彼此認知才算是有效溝通。
接下來帶到TRM的概念,其實也是參照航空業的訓練,去增加團隊的合作與管理,這當中也是案例分析,主要針對幾項工具,至於有哪些工具──
當然也請期待陳主任後續再開課!



最後其實醫病關係也是溝通,主任分享了很多關懷的例子,很多時候只是一兩句話的錯誤,就足以讓病人將我們全盤的付出給打翻,說來也是很感慨,很多醫療糾紛,讓我們常常喊不如歸去,可有的時候去分析,有的東西可以嘗試用溝通避免。
在職場上,做了沒說的事,等於沒有做,在醫療上或許也相似,我們總顧著埋頭苦幹對的事,心想我為了你好,可我們從來沒說,而病人也不會懂不會知道,這個處置這個建議是為了他好,他唯一能夠感受的就是我們所說出的話

很多醫糾的案例分析,其實頗令人唏噓。
先前在臉書就曾經看過陳主任對於北榮婦產科的事件的分析,那時候就覺得很有道理,上課時候聽到全盤的分析,更是耳目一新,病人因為不安與失落,難以承擔起許多後果,而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有人將他從他扛不起的負擔底下解脫出來,才不會讓他繼續往外求取解決,而將負擔移植到其他人身上。

責備病人沒有用,那些強大的失望和挫敗,並不會因為責備而減少,甚至醫師本人的挫折感或無奈,也不會因為責備而減少,一味責備只是讓彼此關係更加糟糕。 能夠協助病人轉念,比如孩子流掉了是小孩子本身有缺陷,生下來也可能是重大疾病受苦;比如這個小孩沒有緣分,我們以後再把他生回來。
從一個病家的角度去重新思索在這樣無助的情境底下最需要的是什麼,怎麼樣能夠獲得安慰與解脫,才能讓病人把心打開、停止拒絕,而將他真正需要聽的話聽進去,那也才是有效溝通。
很多事情,並不是誰的錯,他就是這麼發生了,就是這麼無解,而關懷、就是這個情況底下的唯一解法。
救不了病人,也要想辦法救家屬,陳主任說。

從生活化的觀念建立,到讓人頓悟的案例討論,再到醫療團隊的溝通合作、與醫病的溝通,四個小時課說短不短,說長……真的很長,可是毫無冷場到我連國考書都沒辦法拿出來,在各個層面的獲益良多。

想擁有正確的病安觀念嗎?想了解每一樣設計後面的理由嗎?
想學會如何更好的溝通合作、給予病人關懷嗎?

陳志金主任熱情的病安課程,
絕對讓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頂!
來個大合照

恭喜第一組得獎,可以去搭高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