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錄音,你將失去的是…

就醫錄音,你將失去的是



現在手機錄音都很方便,於是有病人在看診或醫生解釋病情時,就「偷偷」的錄音。
其實,說是「偷偷」,
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會先問可不可以錄,就直接錄了!
其實,說是「偷偷」,
也不可能是「偷偷」,因為醫師早就知道,只是不一定會說!(他不說,你的損失才大!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為何要錄音
我相信大部分的錄音,都不是為了「提告蒐證」而來的,至少在還沒有撕破臉以前,都不是!

那民眾為什麼要錄音?
1.   為了記錄:就像是每次上菜要照相一樣,有時候是為了分享、炫耀,有時候則是,單純的想記錄。
2.   為了心安:怕自己聽漏了,先錄下來,回去可以慢慢的聽。但是,就像是上課時,很多人都會錄音,但是,最後真正回家以後會播來聽的,其實是少之又少。錄音,只是錄心安的而已~
3.   為了轉達:他只是被派來當代表,聽醫師解釋的,回去要轉達給其他家人聽,所以深怕被家人嫌他不認真聽,就干脆錄回去給大家聽,比較省事,也免得被其他家人嫌。所以,錄音是為了要交差了事。


醫師的反應
現在的醫師,人人對醫療糾紛都是驚弓之鳥!
從醫療人員對麥當勞咖啡廣告的劇烈反彈就知道:除了醫療暴力,「錄音錄影」便是大家所忌諱/恐懼的事!

如果你想錄音,但是並沒有惡意、也不是想蒐證,那麼,或許你會想知道,這樣的行為對你會有什麼影響?

被視為不友善的攻擊行為
看到病人錄音對很多醫師來說,就像是看到病人舉起拳頭一樣的可怕!是的,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動作,但是卻可能勾起這位醫生的可怕經歷(他可能曾被錄音提告,或者聽過同事因為這對被告),所以,他馬上就會進入「備戰狀態」!你可以從以下的蛛絲馬跡看出端倪。


醫師開始分心,感覺受到威脅
奇怪,醫師怎麼突然開始語塞,然後一直重複講過的話?是的,一旦知道對方在錄影,就有可能音即會影響醫師的心情,他可能無法記住你的症狀描述,因為他一直在想你的行為,當然,最後就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診斷(詳見:奧客行為,影響診斷!別讓醫生不開心~)。

失去信任,築起防衛之牆
接著,醫師就會築起一道「防衛之牆」。
你就不可能會得到任何「肯定」或「正面」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是許許多多的「可能」與「無法確定」。
「醫生,斷層掃描看不見,就表示腫瘤治療好了嗎?」
「不一定,有些人還會復發、有些則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轉移
你會聽到許許多多「不常見」、但是會「讓你不安的情況」,而且比錄音之前講得多很多!

不只是一面牆,而是一整個圍城
你只要錄過一次,整個醫療團隊都會知道(相信我,這是個極重要的交班事項),包括來會診的醫師。他們都會交班下去,小心謹慎的應對你,以免被你抓到小辮子!所以,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位醫師的任任,而是整個團隊的信任!

被貼上「乾隆花瓶」的標籤
「醫生,那我什麼時候要回診?」
「我這裡能夠再幫忙的也是有限,我會建議你到大醫院去追蹤治療
是的,你可能已經被貼上「乾隆花瓶」的標籤了!
然後,你就會發現,明明不是太困難的疾病,為何醫師們都說他不會,而都要叫你另請高明?
而你想要手術,醫師又告訴你,手術風險太大了!總是找不到願意冒這個風險的外科醫師。

關閉熱血模式
醫師對於「有緣」的病人,經常會很樂意提供額外的熱血服務:例如給你加號、假日下班還來醫院看你、為你去找尋最新的治療方式、用個人交情去拜託其他科比較優秀的醫師來幫忙你、盡量幫你申請用健保的

但是,你的小小舉動,很可能就讓他關閉了這個「熱血模式」,打開另一個「依法行醫」模式:
「依規定,這樣不行
「沒辦法,依規定是由當天排班的醫師幫你處理
XX科怎麼建議,我們就怎麼做
「排程可能要等一個月
「找其他醫師開也一樣啦!不必一定要等我開

表面上,沒有什麼損失
總是,你表面上,一定不會有什麼「損失」,你得到的一切,都會是依規定辦理(依法行醫)。但是,你一定得不到這些醫師的「熱血的對待」,額外對你的好!同樣的,這些的「互相」(台語)、掏心掏肺對你「額外的好」,在喜歡自稱VIP的人身上,也是得不到的!

醫師應正向看待錄音
當然,如果你遇到「功力」或「修練」比較高的醫師,他會正向的看待錄音這個問題。他不會制止你,但是,會站在替你解決問題的立場,微笑的對你說:
「你是擔心自己記不了這麼多嗎?沒關係,我會把重點寫給你!」
「你這樣錄音的品質不好啦!而且也不必什麼都錄啦~你拿出來,我把"重點"重講一遍,你錄下來就好!」
「你想要錄回去給其他家人聽嗎?這樣效果不好,也容易引起誤會。你可以請他們過來,我可以一再重覆的說明,幾遍都可以。如果沒辦法過來的人,我可以打電話去跟他說明。」

是的,錄音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反而可以讓病人或家屬拿回去,慢慢重複的聽、細細的體會!但是,前提必須是在「同意」、「知情」、「有善意的目的」與「彼此信任」之下進行的,而不是偷偷的錄!

醫師們也都一再提醒自己:「別讓情緒綁架自己的理智」,但是,在所有醫師都學會這麼做以前,病人或家屬貿然的偷偷錄音,可能會對自己極為不利。


所以,在沒有把握你所面對的醫師,他對於錄音這件事,心中出現的會是「受到威脅」、還是「溝通機會」時,為了維持彼此的信任,你得好好的考慮,是不是要做出這個舉動了?

就醫錄音,你將失去的是…

就醫錄音,你將失去的是



現在手機錄音都很方便,於是有病人在看診或醫生解釋病情時,就「偷偷」的錄音。
其實,說是「偷偷」,
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會先問可不可以錄,就直接錄了!
其實,說是「偷偷」,
也不可能是「偷偷」,因為醫師早就知道,只是不一定會說!(他不說,你的損失才大!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為何要錄音
我相信大部分的錄音,都不是為了「提告蒐證」而來的,至少在還沒有撕破臉以前,都不是!

那民眾為什麼要錄音?
1.   為了記錄:就像是每次上菜要照相一樣,有時候是為了分享、炫耀,有時候則是,單純的想記錄。
2.   為了心安:怕自己聽漏了,先錄下來,回去可以慢慢的聽。但是,就像是上課時,很多人都會錄音,但是,最後真正回家以後會播來聽的,其實是少之又少。錄音,只是錄心安的而已~
3.   為了轉達:他只是被派來當代表,聽醫師解釋的,回去要轉達給其他家人聽,所以深怕被家人嫌他不認真聽,就干脆錄回去給大家聽,比較省事,也免得被其他家人嫌。所以,錄音是為了要交差了事。


醫師的反應
現在的醫師,人人對醫療糾紛都是驚弓之鳥!
從醫療人員對麥當勞咖啡廣告的劇烈反彈就知道:除了醫療暴力,「錄音錄影」便是大家所忌諱/恐懼的事!

如果你想錄音,但是並沒有惡意、也不是想蒐證,那麼,或許你會想知道,這樣的行為對你會有什麼影響?

被視為不友善的攻擊行為
看到病人錄音對很多醫師來說,就像是看到病人舉起拳頭一樣的可怕!是的,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動作,但是卻可能勾起這位醫生的可怕經歷(他可能曾被錄音提告,或者聽過同事因為這對被告),所以,他馬上就會進入「備戰狀態」!你可以從以下的蛛絲馬跡看出端倪。


醫師開始分心,感覺受到威脅
奇怪,醫師怎麼突然開始語塞,然後一直重複講過的話?是的,一旦知道對方在錄影,就有可能音即會影響醫師的心情,他可能無法記住你的症狀描述,因為他一直在想你的行為,當然,最後就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診斷(詳見:奧客行為,影響診!別讓醫生不開心~)。

失去信任,築起防衛之牆
接著,醫師就會築起一道「防衛之牆」。
你就不可能會得到任何「肯定」或「正面」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是許許多多的「可能」與「無法確定」。
「醫生,斷層掃描看不見,就表示腫瘤治療好了嗎?」
「不一定,有些人還會復發、有些則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轉移
你會聽到許許多多「不常見」、但是會「讓你不安的情況」,而且比錄音之前講得多很多!

不只是一面牆,而是一整個圍城
你只要錄過一次,整個醫療團隊都會知道(相信我,這是個極重要的交班事項),包括來會診的醫師。他們都會交班下去,小心謹慎的應對你,以免被你抓到小辮子!所以,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位醫師的任任,而是整個團隊的信任!

被貼上「乾隆花瓶」的標籤
「醫生,那我什麼時候要回診?」
「我這裡能夠再幫忙的也是有限,我會建議你到大醫院去追蹤治療
是的,你可能已經被貼上「隆花瓶」的標籤了!
然後,你就會發現,明明不是太困難的疾病,為何醫師們都說他不會,而都要叫你另請高明?
而你想要手術,醫師又告訴你,手術風險太大了!總是找不到願意冒這個風險的外科醫師。

關閉熱血模式
醫師對於「有緣」的病人,經常會很樂意提供額外的熱血服務:例如給你加號、假日下班還來醫院看你、為你去找尋最新的治療方式、用個人交情去拜託其他科比較優秀的醫師來幫忙你、盡量幫你申請用健保的

但是,你的小小舉動,很可能就讓他關閉了這個「熱血模式」,打開另一個「依法行醫」模式:
「依規定,這樣不行
「沒辦法,依規定是由當天排班的醫師幫你處理
XX科怎麼建議,我們就怎麼做
「排程可能要等一個月
「找其他醫師開也一樣啦!不必一定要等我開

表面上,沒有什麼損失
總是,你表面上,一定不會有什麼「損失」,你得到的一切,都會是依規定辦理(依法行醫)。但是,你一定得不到這些醫師的「熱血的對待」,額外對你的好!同樣的,這些的「互相」(台語)、掏心掏肺對你「額外的好」,在喜歡自稱VIP的人身上,也是得不到的!

醫師應正向看待錄音
當然,如果你遇到「功力」或「修練」比較高的醫師,他會正向的看待錄音這個問題。他不會制止你,但是,會站在替你解決問題的立場,微笑的對你說:
「你是擔心自己記不了這麼多嗎?沒關係,我會把重點寫給你!」
「你這樣錄音的品質不好啦!而且也不必什麼都錄啦~你拿出來,我把"重點"重講一遍,你錄下來就好!」
「你想要錄回去給其他家人聽嗎?這樣效果不好,也容易引起誤會。你可以請他們過來,我可以一再重覆的說明,幾遍都可以。如果沒辦法過來的人,我可以打電話去跟他說明。」

是的,錄音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反而可以讓病人或家屬拿回去,慢慢重複的聽、細細的體會!但是,前提必須是在「同意」、「知情」、「有善意的目的」與「彼此信任」之下進行的,而不是偷偷的錄!

醫師們也都一再提醒自己:「別讓情緒綁架自己的理智」,但是,在所有醫師都學會這麼做以前,病人或家屬貿然的偷偷錄音,可能會對自己極為不利。


所以,在沒有把握你所面對的醫師,他對於錄音這件事,心中出現的會是「受到威脅」、還是「溝通機會」時,為了維持彼此的信任,你得好好的考慮,是不是要做出這個舉動了?

醫療零失誤的時代來臨了

醫療零失誤的時代來臨了


2026年冬
充康宣:「我要拷貝所有的病歷、處方箋、手術同意書、護理記錄。」(心裡想著小學課本上讀過的項目,應該都沒有漏掉什麼吧?)
批價櫃台:「一共是5000元」
充康宣:「怎麼那麼貴?」
批價櫃台:「自從2016年開始,需求大增,就是這個價錢了!每家醫院都是統一這個收費,而且,我們速度很快的,麻煩你稍等10分鐘。」
====================
批價櫃台:「蕭醫師,你有病人要copy全部病歷。」
蕭醫師:「沒問題,謝謝你,這已經是我們醫師的主要收入來源了。我想建議醫院,所有病人出院,都建議病人全部都拷貝好了!」
林醫師:「現在這個年代,寫好一本病歷,比看好病更重要!」
蕭醫師:「沒錯!所有已做的事,都會被記錄在病歷。沒做的事、漏做的事或者做錯的事,一個字也不會出現在病歷裡。醫療人員記錄彼此之間的一致性、連貫性、邏輯性,我們都有專人與最新的軟體在處理,絕無破綻!病歷寫作,現在已經是顯學了啊!我現在在教病歷寫作,時薪是5萬元,我寫的軟體,現在已經買出1萬套了。病歷拷貝有這個收費,很多醫生都很願意好好的寫病歷了,誰還想要認真的看病人?」
林醫師:「對啊!聽說,所有病例討論會都要取消了!因為根本沒有什麼"醫療錯誤"可以討論啊~ 哈哈哈!」
蕭醫師:「是啊!現在誰會去討論如何改善,才能讓下一個病人獲得更好的治療?每個病人都麻是"零失誤"了!病人安全不良事件通報系統?早已經是連續好幾年都掛蛋了呢!」
林醫師:「對啊!我還聽說,那個"醫糾現場還原服務"公司也快倒閉了!生意越來越差,而且還經常被民眾投訴他們都沒辦法找出什麼醫療失誤!」
蕭醫師:「沒錯!他們安插在醫院裡的內應,也大都離職了!」
====================
充康宣:「喂!醫糾現場還原服務嗎?我上週寄給你們的病歷,怎麼都回覆說沒有疏失?」
客服:「經過我們醫療專家審閱,的確沒有疏失。」
充康宣:「那我提供給你們的錄音呢?」
客服:「也都毫無幫助!唉~現在醫師的病情說明,就像在播錄音帶一樣、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想要找漏洞,很難!」

充康宣:「你們根本就是詐編集團嘛!我要告你們!」
====================



以上純屬幻想!
寫在小學將「醫療糾紛」編入課本、病人被稱為「醫療消費者」、「醫糾現場還原服務」興起之際!

希望,這樣的一天,不會到來!
醫師的確不是神,但是,每位醫師,無時無刻,都還是想要努力治好病人!
有任何遺漏的事、做錯的事,誠實的拿出來討論,都是為了讓下一位病人能獲得更好的治療,這也是醫學進步的最大動力!

千萬不要讓這些扭曲的價值觀與投機份子,摧毁了我們的醫療和我們彼此的信任!

醫療如果進入一個不能講真話的時代,真的很可悲!

請珍惜台灣目前得來不易的醫療!勿加速醫療崩壞!


註:「醫糾現場還原服務」是一種收費服敄,幫病人/家屬從病歷中找出醫療可能存在的瑕疵或不完美,以提供資訊,讓病人/家屬可以控告醫師或醫院。

過度換氣這樣做

過度換氣這樣做

日前有媒體報導員警,以垃圾袋套少女的頭,協助她處理過度換氣。(好神!他用垃圾袋救了13歲少女)



首先必須肯定員警助人的心意,但是,做法上有必要做一些修正,以免以訛傳訛,讓助人的美意釀成悲劇。

什麼是過度換氣?
病人因情緒因素,導致呼吸次數過快,讓血中的二氧化碳太低,會產生暈眩、手指麻、抽蓄、甚至昏倒(也可能發生過過換氣後呼吸停止)等情況。大致上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但是千萬勿與氣喘(Asthma)混為一談,氣喘發作是可以致命的,而且處理上和過度換氣大大的不同!!!


可不可以用塑膠袋?
以前在急診室,大家也都這麼做,但是那是由專業的醫療人員在進行,進行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1.用的是小袋子,只罩口鼻,而不是罩頭!!!罩頭是會造成缺氧窒息的!!!
2.讓病人自己拿,而不是別人代拿:主要的理由是:若有不適,病人自己會放下,若是別人代拿,則病人可能昏迷了,而代拿的人仍不會停手
3.通常不會用太久,大約6-12次呼吸即可。

但是,後來,因為過度換氣的表現與其他可能致命的疾病的表現(例如心肌梗塞、氣胸、肺栓塞),不易區分,而在這些致命的疾病使用塑膠袋呼吸則可能會有害,所以,現在就已經不建議在過度換氣的病人使用塑膠袋

「警員陳XX當下要求同仁打119,並衝至泡茶間櫃台立即取一個垃圾袋,套在少女頭上,大聲要少女吸氣、吐氣,動作連續做了3
因為員警只是短暫的做了3次、也是出於善意、亦非醫療專業人員,所以,也不必太過苛責他。


應該怎麼做?
1.先安撫病人的情緒
2.請她/他放慢呼吸
3.用腹式取代胸廓的呼吸
4.最好幫她/他數節拍
5.下指令:吸四秒,吐四秒
這樣做其實也不必使用任何的袋子。

如果沒有改善呢?
送醫檢查時,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處理。
最重要的是,如果這樣做沒有改善,她/他可能不是單純的過度換氣(即使她/他以前曾發生過過度換氣)。


隨行就醫的人
因為過度換氣是由於情緒引起(和男朋友或家人吵架、夫妻吵架、喝酒以後(某些行業在半夜時最多)、害怕、驚嚇),所以,要特別留意「陪同而來的人」,她/他可能是「導因」,正處於被病人的反應驚嚇中,也可能因此而內疚自責,而為了掩飾自己的內疚自責,通常會在急診表現得很關心病人、大呼小叫的指責醫療人處理的太慢了,沒有快速的救他/她心愛的人。的確,這樣的病人,在急診的緊急程度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可以先一併安撫陪行的「誘發者」,協助她/他解除內疚與自責,化解她們之間的矛盾,讓他們這趟意外的急診之旅,以歡樂收場,也是美事一樁啊!


報導前,先查證
最後呼籲媒體,有關醫療的新聞,在報導前,最好先與專業醫師討論查證,以免因為報導好人好事,卻不小心散播了可能害人的觀念。

不過還是很肯定媒體做了後續的正報導


未來,也希望醫療人員在網路上,若發現有錯誤的醫療觀念在流傳,應該立即協助澄清!